首页

夫妻调教M奴

时间:2025-05-25 04:33:38 作者:2025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启幕 浏览量:16667

  不知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最近的趋势——餐饮食品中,加糖越来越多了。不论是去餐馆吃饭,还是去食堂吃饭,都有同样的潮流。有个厨师也告诉我,最近他的同行们越来越喜欢在菜里放糖了。因为不管什么菜系,好像只要在咸味的菜肴里加点糖,味道就更加醇厚,食客更加欢迎。

  在饮料、零食、糕点流行减糖、无糖的同时,菜肴和主食当中却在大量放糖。这件事情令人忧虑。特别是对那些经常宴饮、点外卖、买主食吃的人来说,每天从餐饮产品里吃进去很多糖,实在不是一个好事情。

  这些高糖菜肴你也经常吃吗?

  1.当下最受欢迎的菜,大多数都是要加不少糖的。

  糖醋排骨、糖醋里脊、鱼香肉丝、宫保鸡丁、糖醋鱼、可乐鸡、红烧肉、咕咾肉、荔枝肉、西湖醋鱼、番茄炒蛋、烧茄子、照烧鸡排、泰式鸡丸、奥尔良烤翅……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。

  2.烤鸡、烤肉的时候,腌制时往往也会加糖。

  因为加糖后,食物烤出来的味道、颜色重,更诱人。

  3.做泡菜、酱菜也加了糖。

  因为这样做之后,同样多的盐就不显得那么咸,然后就会吃得更多。

  4.带甜味的酱大受欢迎。

  当菜肴需要配着酱吃的时候,甜面酱、番茄沙司、梅子酱、蛋黄酱、千岛酱、蜜汁芥末酱、沙茶酱等也都是带点甜味的。

  5.日韩风味小菜多是甜味的。

  韩式的泡菜和海苔、日式海藻、日韩风格的土豆泥,都是甜的。

  6.主食也被糖攻陷。

  某些品牌的面点之所以大受欢迎,是因为其中放了糖。杂粮馒头是甜的,小窝头是甜的,果仁红豆卷是甜的,玉米饼也是甜的。淡淡的甜味,尤其会让人放松警惕,认为它只是一款健康的主食,感觉不到它其实已经很接近甜食。

  我们日常不小心会吃进去多少糖?

  5%的糖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甜味,而8%的糖则大受欢迎,认为很可口。至于饼干点心之类食品,要想让人吃得出有正常的甜味,就得加到15%-20%的糖。

  酱油里有糖,料酒里也有糖,但加一勺料酒、两勺酱油,糖的总量还是很有限的,无需恐惧。厨师大勺额外加糖才是最可怕的。每天如果吃300克加糖的菜,再加上200克加糖的淡甜主食(熟重),就能轻松吃进去至少30克糖。

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世界卫生组织都提出,一天最好把添加糖控制在25克之内,最多不能超过50克。现在有了加糖的菜,25克的份额已经超了,在这种前提下,我们就更要谨慎喝饮品了,最好不要再搭配饮料、甜食了。100克酸奶就是8克糖,再加上一个面包和一份冰淇淋,50克的限额也要超标了。

  菜肴大面积增糖有哪些害处?

  1.引入了添加糖,增加了血糖控制的负担。

  糖尿病人在外就餐的时候,即便不吃主食,血糖也升得很厉害。一方面,菜里有少量土豆芋头之类的含淀粉食材,再加上添加的糖,加起来就好几十克碳水化合物了;另一方面,宴饮通常是“马拉松式”就餐,餐后无法及时站起来走动,饭局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,没有运动消耗,血糖就会没遮没拦地疯狂蹿升,而且居高不下。

  2.增加了食物的热量,却没有增加维生素、矿物质的量。

  这就导致会降低食物的营养素密度。很多人在喝酸奶的时候都恐惧添加糖,吃菜的时候却很少注意里面加了多少糖。

  3.增加盐的摄入量。

  加糖之后,人对咸味的感知能力就会下降。所以那些甜咸口的菜肴,含盐量会比没加糖的菜更高。吃了“大量糖+大量盐”的东西,饭后会更容易觉得渴,这事不能让味精来背锅。

  4.会促进美拉德反应,增加促炎物质。

  美拉德反应的反应物是蛋白质氨基酸带来的氨基,加上糖带来的羰基(或脂肪氧化产物带来的羰基)。高蛋白质的食物加糖腌制之后,羰基反应物增加,会促进美拉德反应,在产生更浓褐色、更多香气的同时,还会产生更多的丙烯酰胺和AGEs(晚期糖基化末端产物),它们都是促炎成分。

  5.菜肴味道太浓了,就会很“下饭”。

  这样的菜品多配白米饭白馒头才好吃,于是我们又会不知不觉增加总的热量摄入。

  6.使食客对自然风味的感知能力下降,口味变得更重。

  其实,新鲜蔬菜中含有2%-5%的糖,即便不放糖,本身也是淡甜的。但现在大部分人的舌头已经被大量的糖和盐钝化,吃不出天然风味了。

  用糖醇和其他甜味剂来替代糖做菜可以吗?

  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。

  一方面,用糖醇类做菜不能增香增色,因为糖醇不能发生美拉德反应。

  另一方面,糖醇吃多了也未必好。此前有过研究结果,赤藓糖醇吃多了会强烈增加血栓风险。过多的糖醇还会促进腹泻,扰乱肠道菌群平衡。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发布报告说,甜味剂不能帮助预防肥胖和慢性病。不要期待用什么神奇的东西解决嗜甜有害的问题。

  所以,以后在点菜时,要像要求减盐、减油一样,要求少放糖或不放糖。大家一起努力,改变嗜甜口味,刹住这股菜肴越来越甜的风气!

  文/范志红(中国营养学会理事,中国科协聘科学传播首席专家)(来源:北京青年报) 【编辑:叶攀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2024年广州国际灯光节将点亮珠江两岸24栋建筑立面

(七)促进技术成果交易和运用。完善技术贸易管理和促进体系,打造创新资源对接平台,拓展国际技术合作网络,促进知识产权国际化运营,对研发中心技术跨境转移给予便利化安排。规范探索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、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。鼓励商业银行采用知识产权质押、预期收益质押等融资方式,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交易。

琼州海峡车辆排队过海 客滚运输9月5日起将全线停运

地处中越边境的龙州县从1986年种下第一棵坚果树,到现在已是坚果满山坡。近年来,当地依托沿边、口岸和国内外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优势,着力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坚果进口基地、坚果落地加工基地和坚果交易基地,推动坚果产业加快形成初级加工、精深加工、高附加值产品、仓储、销售等全产业链和加工产业集群。

俄外交部: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已放弃总统职位并指示政府和平移交权力

“先查验后装运”监管模式下,出口小商品将以散货方式进入义乌铁路口岸二期集拼仓库,企业可根据船期、目的地灵活装配至集装箱,不同货主可对货物独立申报,义乌海关工作人员将以报关单为单元进行查验,被布控查验的报关单货物可单独完成查验。“查验”与“放行”并联作业,同一集装箱内的其他放行货物同时装运,互不影响。

金秋时节 陕西张骞故里迎来柑桔丰收

春节过后的首个工作日,福建召开了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,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。而在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上,各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也密集出台。

《习近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论述摘编》俄文版出版发行

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裴连杰表示,很多福建的知名企业在印尼各个行业投资,包括食品加工、制造业等,为中印两国在“一带一路”框架下的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动力。希望未来印尼和福建的合作能继续蓬勃发展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